歷史介紹1

 

首頁 
歷史介紹1 
歷史介紹2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砲台建造時間:
民國三十四年到民國九十四年已經有六十三年的歷史了。

建造地點:
沿彰鹿路至番婆村後,往社尾村的方向的稻田上

耗資:
所耗經費約九千萬四千兩。

駐軍人數:
當時駐軍約上萬人

建造者:
當時是由李玉清先生負責建造

為何建造:
因為日本人怕美軍攻打台灣,為了可以反擊美軍,和保護台灣百姓的生命安全,而建造古砲台來反擊美軍。古砲台對現代台灣人來說,雖然只是一座水泥蓋成的普通水泥屋罷了,但看在戰時的台灣百姓眼裡,卻是一座保護他們生命安危的堅固堡壘。

砲台的糧食來源:
糧食來於附近或自家田地內的食物,儲存在地下兩層,而地下兩層也是蓄水池,所以食物都儲存在地下兩層內。

警報的發佈點:
鄉公所、日本政府發佈的,利用水雷發佈

炸彈投射在哪:
當時飛機轟炸時幾乎都投射在番婆村的頂庄,因為那裡離砲台比較近,所以炸彈都投往砲台,而頂庄也因為這樣而遭連同受到攻擊

防空洞:
以前的人民為了方便,只要在各家附近有空地或是在田地,他們就開始在那挖一個洞當防空洞,在以前只要沒有挖防空洞,就會被日本軍隊抓去打仗,或是抓去關,所以以前的百姓都會挖防空洞。